广东英德望埠镇是英石艺术的原创地,同时又是英石文化的发祥地,2005年,望埠民间发明——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列为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望埠镇同心村号称为广东英石**村,望埠镇成了中国较大的园林景石集散地。 英石的开发、研究、赏玩历史悠久,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着作主要有:宋杜绾所着《云林石谱》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含光、真阳两县,颜色有微青、灰黑、绿和白色几种,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“万金载归”,苏东坡“获双石一绿一白”,目为“仇池”。宋赵希鹄《洞天清录集》将灵壁、英石、太湖等怪石列入“文房四玩”。宋陆游在《老学庵笔记》中描述“锦溪”“灵泉”(注:沙口镇清溪潮水岩,岩石上方刻有“灵泉”二字)“乃出石处”,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,并认定“色枯槁声如击朽木”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“下材”。 明朝计成所着《园冶》介绍英石的产地、颜色等大体与《云林石谱》相同,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“大者可置园圃,小者可置几案,亦可点盆,亦可掇小景”。清朝陈吴子所着《花镜》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“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”,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。清朝屈大均所着《广东新语》提出了“大英石”和“小英石”两个概念,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“五羊城”垒为假山,“宛若天成,真园林之玮观也”。 英石的名贵在于它的质朴和简约,在于它的整体的气势和细节的奇巧,如车中的“宝马”,用不着装饰,只擦拭干净。它所具有的石文化品格,正大而*特。收藏它,欣赏它,宣传它,不仅可以纠正时下赏石趣味的弱化,也是维护和清正中国石文化精髓的一种责任。 现在是藏石较好的时代,而英石应在石头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“四大名石”中,从目前来说,英石是较具有增值潜力的,投资前景较好。 茵盟网官网/